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中企开拓东盟市场盼“风”来

2015/9/25 8:50:39      点击:

  随着东盟经济快速增长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快速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有望年底建成等有利因素的推动,抢抓东盟商机的中国企业逐渐增多。然而企业在开拓东盟市场时也遇到贸易便利化、资金缺乏、同质化竞争等难题,开拓东盟市场的中企期盼政策等利好之“风”吹来。

企业开拓东盟市场盼“便利”

  “认证太多,给企业带来不便。”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业务经理甘霖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虽然公司已通过欧盟E/e-mark认证,符合欧Ⅵ标准,获得多项国际前沿认证,但出口泰国时还须做TISI认证。

  甘霖表示,每个泰国经销商都须将样品送到泰方指定的玉柴公司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量很大,平均每月都要做1~2次TISI认证,每次检测需要一周才能完成”。

  “对经销商而言,将带来更高的成本;对厂家来说,如此大的检测量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测试工作,类似的技术准入门槛给企业带来不便。”甘霖建议精简认证或简化认证程序。

  这只是贸易便利化进程中的一个案例,但并非孤例。今年8月,广西贸促会为深入了解中国部分企业与东盟部分国家贸易便利化状况开展了调研,议题涉及如何提高报关速度、制定进出口统一标准、解决东盟产地证手续复杂问题以及跨境快件的管理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的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将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潮流。

  世贸组织副总干事易小准在近期举行的“贸易便利化暨纪念WTO成立20周年”高层研讨会上指出,研究表明,《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实施对降低贸易成本的影响将超过取消关税的影响,《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全面实施不仅能加速货物特别是中间产品的跨境流动,还能更好地适应全球价值链对产品交付时间的要求,更将便利中小企业参与贸易并鼓励外国直接投资。

  在研讨会上,与会各方均认为,未来应进一步提高中国和东盟的贸易便利化合作水平,加快互联互通的实现。柬埔寨、老挝、缅甸和泰国等东盟多国与会人士明确表示,将在WTO第10届部长级会议召开前接受《贸易便利化协定》。同时他们也希望接受更多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支持,以提高贸易便利化实施能力。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在研讨会上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贸易便利化工作,并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提高自身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外贸及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目前有关工作已取得积极成效。

产能合作从严“标准”开始

  随着东盟经济快速增长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快速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有望年底建成等有利因素的推动,看好东盟市场的企业逐渐增多,企业同业化竞争也在加剧。

  “企业看好和东盟开展产能合作的市场潜力。”淮南中发电力实业总公司海外项目部主任陈碧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盟经济发展较快,电力需求大幅增加,电力投资迅猛增长。因此,“不少企业都想开拓东盟市场。同业企业多了,买方就会大幅压价,使得我们生意越来越难做”。

  福建凯嘉利电机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曾辉也有同感。他表示,同质化所形成的恶性竞争已成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最大的拦路虎。“在我们城市就有1000多家同类企业,大多数企业在东盟都有市场。”

  一家电机企业出口业务负责人表示,同质竞争导致企业之间互相压价,低价竞争的结果是产品质量受到影响。“消费者和采购者并非都很专业,他们往往会选择更便宜的电机产品。”

  “更重要的是,低质低价会葬送中国产品的品牌。”该负责人透露说,比如为了降低成本及产品售价,有些企业将电机中的铜线用铝线代替,400瓦的功率标成800瓦。“线路在电机里面,客户采购时难以发现上述问题,但产品使用效果和寿命会受到影响。”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5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其中包括部署开展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对出口非洲、拉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重点商品开展整治。

  “关键是标准。”曾辉表示,打击要从源头开始,因为市场很难直接分清产品的好坏,消费者使用后才能知晓,此时损害和不良影响已经形成。

  曾辉表示,在作为源头的生产环节,一方面部分企业在获得认证后,存在放松对自身要求的情况;另一方面,电机检测相对复杂,需要长时间使用才能看出合格与否。政府须对此严格监管,严格把关。

  陈碧表示,企业出口东盟乃至海外的产品应有标准,达到哪个级别就能卖出相应级别的价格,好产品和差产品应该分开,这样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金融力量助中企开拓东盟市场

  “缺资金是企业开拓东盟市场的一个难题。”一家企业的销售部负责人向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企业生产所需的钢铁、铜铝等材料需大量现金周转。而从去年开始,银行贷款收紧,公司的授信额度从2000万元人民币降至几百万元。

  “没钱就没法转型,甚至连参展费和广告费开支也在削减。”该负责人说,“如果有更多的资金,我们可以转型升级,建设电子化工厂,让客户在家里就能看到工厂生产情况,可以让咨询、下单、订单分配、采购等流程都在网上进行,打造智能化工厂。”

  遇到资金难题的企业不在少数。不过,记者也在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看到,更多金融形式在为实体企业提供支持,金融力量正在助推中国企业开拓东盟市场。

  “我们已经在东盟9个国家设立了9家分支机构,总资产440亿美元,贷款余额235亿美元。”中国银行广西分行工作人员卢丽行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分行的开设可以为企业资金结算和融资带来便利。

  据卢丽行介绍,近年来,中国银行首创“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投资合作撮合服务”,分别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意大利米兰、中国四川等地举办多场“一对一”“面对面”中外中小企业投资贸易对接洽谈,合作意向达3000多项。

  民营银行也在发力。今年5月,钰诚集团瞄准东盟商机,通过其海外子公司在缅甸成立了东南亚联合银行。据钰诚集团总裁杨翰辉介绍,之所以成立东南亚联合银行,正是看中了中国和东盟在贸易、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金融领域的巨大合作商机,将独家专营缅甸第二特区(佤邦)各类现金管理、企业贷款、跨境融资等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