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橱柜企业包装战术:猫到老虎仅一步之遥

2010/1/30 17:34:29      点击:
 

从猫到老虎,从渺小到强大,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一步虽然很近,但并不简单。企业要实现这具有影响力、飞跃性的一步,首先应具备转变的条件和实力。怎么转变?这是一个战略到战术的延展,是一个理念的转变,一个思想的转变。家具市场大势所趋,中国经济开始回暖,经过去年到今年的大洗牌,一些小型橱柜企业,因为没有好的产品,没有实力,缺乏长远的提升规划,投入比较弱,竞争比较差,而终被市场所淘汰。剩下的橱柜企业先前就做好了一系列的准备,面对金融危机,他们早已有一些应对的策略。但凡做了这些准备的,即使再艰难他们也能渡过这场危机。而决定他们成功避危的关键因素是这些橱柜企业除了拥有全程性的战略眼光外,还具备一个好的平台。这个平台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去打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战术,也就是实现猫到老虎的重大转变的关键一步。这一步归纳起来分为四点:打造好产品;②打造好包装;③打造好团队;④打造好市场。

 热门关键词搜索: 托盘 

  橱柜产品要活命,就得找准定位

    这转变的四点中,又属打造好产品打造好包装尤其重要。要想做好橱柜产品,首先要给产品一个准确的定位。如果我们把中国橱柜市场看做一个锥形的金字塔,就能发现高端品牌所在的位置就是塔尖位置,而离金字塔尖越近的地方,也就越拥挤,厮杀也就越激烈。反之往下来看,越往下走,金字塔的呈积面就越大越广阔。原先有很多橱柜企业都崇尚做高端品牌,却始终做不成功,其主要的一点就是企业并未从自身的条件和市场需求出发,应证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典故。原因在于,一级市场的高端定位决定了其花费的投入和心思都比二、三级市场大众化的定位来得多,且很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而当橱柜企业都把目光锁定在这一块时,必然就酿成了僧多粥少,竞争大收获小,抱在一起饿死的局面。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高端市场难做之时,我们何不转换一下思维,跟水一样向下行呢?当前二、三级市场炙手可热,特别是三级市场,随着政府支持政策的出台,县镇级收入的提高,其三级市场的经济明显比一二级市场发展的要快。地产业的市场状况也直接影响着橱柜业,2009年下半房地产业开始复苏,一、二级市场的房价在不可控制的范围内升的很快,三级市场的房价在理性健康前提下同样在增长,相对一、二级市场而言,它的风险性很低,需求量很大,这也从一定程度直接反应了三级市场对于橱柜产品的强大需求,因此我建议中小型企业走三级市场之路。

  与其盲目打造品牌,不如清晰做好包装

    橱柜产品有了准确的定位,就得进行好的包装。说到包装时我们又不得不说说品牌。当如浪的品牌热席卷而来,橱柜企业也趁机开了锅。无论是大型橱柜企业还是小型橱柜企业,他们都想借助这股品牌热酿造新的商机,于是打造品牌便成为了各橱柜企业争先效仿的高招,此招果真能适应目前橱柜市场的走势,果真能提升企业利益,实现从猫到老虎质的飞跃吗?我看未必。

    在这里,要为大家解开两大误区:一、做品牌一定需要包装,但包装不等于做品牌。很多橱柜企业认为,给产品一个名称或一个完美的包装,这就是构成了一个品牌。其实这是很片面的看法,品牌与包装,是一个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包装是成功打造品牌的重要一步,是一个环节,它并不能代表品牌全部。二、橱柜企业要想成功,并非一定要做品牌。首先我们要清楚做品牌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盈利。品牌是为销量服务的,而非盲目的投入。一般来说,做品牌有两种途径,一、先建品牌后建市场。先塑造一个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再促进销售;二,先建市场后建品牌,通过产量销售的最大化,占领整个橱柜市场,最终达到利润的最大化,再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前者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是一个长期付出的过程,它需要花费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和时间,却又不能得到及时的回报。后者是比较理性的方式,但必需具备一定的实力和机遇,强求不得。所以并不是任何橱柜企业都适合去打造品牌,就现状而言,中国橱柜的大多数市场还是被无品牌企业占领的,市场上已成功塑造的品牌是少之又少。可以说打造品牌是大企业的营销手段,但并非适合中小型企业,所以我们规劝中小橱柜企业一定要慎重思考,不要强行、盲目地去打造品牌,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塑造一个好的优秀的产品上,然后给予产品一个好的包装,让产品更快更好地卖出去。

    主题提炼,打造全新包装概念

    包装是为了将橱柜企业变大变强,让猫迅速地成为老虎,但不是所有的猫通过包装后都能成为老虎。这当中涉及到一个全新的概念——“主题的提炼

    包装最原始的功能是促进销售,这是行销的利器。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注意到了包装的重要性,却从未真正了解包装的价值。大多数企业在进行包括平面设计、空间形象在内的产品包装时,都是在没有主题的情况下随意地去进行设计的,设计师没有可遵循的概念,主题不够明确,只为了好看而去做包装;客户没有可判断的标准,只单凭视觉和感观的认知去做选择,并不知道这样做起了何等作用,是否提升了品牌的附加价值,这就失去了包装的价值,失去了一个促进行销的良兵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