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中国节能减排步入新时期

2014/9/27 8:38:03      点击:
美国当地时间23日上午,一场史上最大规模的气候峰会在联合国总部纽约召开。来自125个国家的领导人和代表聚在一起,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艰难的商讨,并希望达成一个共赢的协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了此次峰会并发表了讲话。张高丽说,中国是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任务艰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今后中国将以更大力度和更好效果应对气候变化,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

  而就在联合国气候峰会召开的前一周内,我国相继公布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还有消息称,一个主管自然资源的新机构或将成立。

  一个星期内出台多项政策,且是在联合国气候峰会召开前夕,这向外界释放出什么信号?又有着怎样的背景和意义?

  分歧中的谈判

  9月23日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被看作是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前最为重要的一次会议,关系到各国在2015年能否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

  在气候峰会召开前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此次峰会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为明年在巴黎达成气候变化新协议凝聚政治动力;二是促成采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大胆措施。

  “关于气候变化的谈判,从1995年起联合国每年举行一次,但到目前仍然没有实质性的效果,最大的原因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理解出现了分歧。”郑州大学环境科学院教授刘丽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说。

  1997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并通过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京都议定书》。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国家的美国拒绝批准实施该协议,因此,此协议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的约束效果。对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一些发达国家认为所有国家都要承担相同的减排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认为,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主要是发达国家工业化造成的,发达国家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此次会议是联合国就气候变化问题聚集各国领导人人数最多的一次峰会,因此备受关注,并且联合国期待这次峰会能为清除谈判中存在的政治障碍作出贡献,增加动力。

  然而,在此次气候峰会召开前,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却遭到一些西方媒体以“中国人均碳排放量超过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的指责,认为中国应承担更多责任。

  “作为发展中国家,并且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这的确会让我们在国际谈判中面临压力。”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王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那么,近期我国出台的三项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是否和国际的压力有关呢?“国际压力有,但更多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压力。”王冰表示,此次出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其实早在2009年就有相关的政策,只不过是这次把这些目标政策重新写进此规划中。